记者3月1日从大湾区创新服务中心获悉,2019年1月,中国装备制造领域领军企业——山河智能牵手国资,依靠广州国资控股集团广州工控进击粤港澳地区,通过国资引领、产业协调、资源共享、业务支持等多方面立体化的支持,不断占领制造领域主导地位。发展至今,山河智能已位居全球工程机械企业50强、世界挖掘机企业20强,成为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。
制服蓝:探索民族挖掘机品牌发展之路
装备制造是工业的心脏,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。追溯21年发展历程,山河智能呈现了一幅“制服蓝”“山河绿”和“中国红”交织的传奇画卷。
山河智能定位在装备制造领域,其创始人何清华首先为企业铺上了“制服蓝”的底色。何清华在创办企业前,曾经当过11年机械工人,“我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工人,通过自学掌握了多种技术,比如车间保修、开拖拉机、修拖拉机等都是自学的。”11年“制服蓝”的时光让何清华更加了解装备制造,也为他后来成立山河智能、进入装备制造领域搭建了地基。
1984年何清华留在中南大学任教搞科研,任教15年间,他做了许多科技创新性项目,科研成果层出不穷;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,开展了十余年的厂校合作。但是何清华发现,合作企业并不关心技术进步和革新,也不能很好地把成果市场化,校企合作严重脱节。为了让科技成果能够更好地形成产品在市场中应用起来,真正让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,何清华决定自己创办公司,1999年,他靠着借来的50万元成立了山河智能,由此再续“制服蓝”时光。
当时国内挖掘机市场已被国外品牌占领,何清华试图破局,带领着山河智能开始了民族挖掘机品牌的探索之路。作为一名技术专家、研发带头人,何清华凡事亲历亲为,自己动手绘图、修改设计、蹲车间、检查产品质量等;作为企业管理者,他在产品研发和制造体系建设上都准确地设定了方向,建立起挖掘机的设计体系、工艺体系和关键生产线。且在公司起步阶段,通过产学研模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,为山河智能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山河绿:产品频频亮相多个重大工程
自山河智能成立以来,山河绿便成为其发展历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山河智能那些喷上绿漆、涂上“SUNWARD”品牌标识的钻机、压桩机、挖掘机等产品在高原上与蓝天白云为伴,在世界各地乘风破浪。
山河智能的第一笔山河绿、企业起步的第一个产品——液压静力压桩机,就是在先导式创新理念下诞生的成果。先导式创新强调自觉、积极主动地创新。后来山河智能开始研发小型挖掘机、涉水特种装备领域和通用航空领域等,都是在先导式创新的引领下做出的决策。
2019年1月,山河智能牵手国资,依靠广州国资控股集团广州工控进击粤港澳地区,通过国资引领、产业协调、资源共享、业务支持等多方面立体化的支持,不断占领制造领域主导地位。自与工控牵手后,山河智能实施“一体两翼”战略进击南方地区,以山河为本体,依靠湖南、广东两大战略要地,力求在更多地方点亮“山河绿”。山河智能携挖掘机、旋挖钻机、起重机等产品,频频亮相粤港澳大湾区,在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、广州白云(棠溪)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项目、深圳地铁项目等多个重大工程中担任建设“主角”,并凭借高效、可靠的技术实力与服务优势,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一抹亮丽的“山河绿”。
中国红:依靠大湾区深耕工程基建事业
在山河智能“制服蓝”和“山河绿”交织的21年峥嵘岁月中,“中国红”始终亮眼。1999年原本生活安定的何清华,在国内倡导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环境下,下海创业;山河着手研发微型挖掘机,试图打破挖掘机市场被国外品牌占领的局面;山河智能始终依靠先导式创新发展,坚持走产业报国道路……家国情怀一直在鼓舞着何清华心存高远,也鼓舞着企业钻研实业。
“企业的振兴和国家强盛之间具有密切关系,国家真正强大的本身是企业也很强劲。”何清华认为,中国工程装备领域近年有非常大的发展,但原创性不足,大部分原创的工程机械产品都来自于国外。何清华希望。山河智能能为装备制造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,增加国内创新性,助力中国装备制造发展。
依托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的优势和广州国资控股集团广州工控的资源,山河智能和工控双方做出了战略布局:在业务发展方面,提出营收“两年两百亿,五年再翻番”的目标;在业务定位方面,强调“一点三线”,即聚焦装备制造,工程装备、特种装备、航空装备同步发展;在发展战略方面,将一体两翼战略和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,依靠粤港澳大湾区,深耕工程基建事业。
山河携手国资开拓大湾区市场,国资的加入将在资本、管理及市场等方面为山河智能注入了动能;而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,能在市场拓展、资源建设等方面将与山河智能形成较大协同。山河智能将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,携手共进的同时进一步进击国际市场,致力成为装备制造领域世界价值的创造者。